網友看完門牌紛紛表示:看過去只看到一堆87....
新北市花了8500萬元設計及製作的新門牌,結果被民眾與設計師嫌「太醜」,主要爭議包括「辨識不易、配色怪、顏色醜、路名不見」等;經UI專家實測後也證實配色模擬「完全都沒通過」,連正常視力者要辨識都很不容易,更別說許多色盲或色弱朋友能不能看清楚,原創負責設計師指出,是因為印刷出來產生的色差讓民眾誤會;新北市決定暫緩更換門牌,並將紫紅和橙色數字改回原始配色,底色仍維持藍綠色。
目前已交貨片數為6940片,如果依據合約需共47萬9120元,通通由廠商自行吞下去!
「一個門牌看盡新北市府的不尊重專業與亂象」
公共設計必須考慮最完整的各種使用者,包含色彩、格式、圖案和樣式,無一不成為審視的焦點,這並非小題大作,門牌要發揮它的功能,需要適切的設計,同時,門牌也是構成城市形象的指標之一。
筆者就以我們鄰近的日本可當作借鏡。 2015 年,日本設計師色部義昭就曾為東京提出新的街牌設計提案「Tokyo System」,以橫式取代直式,保持簡潔、資訊明確的版面編排,而地區特色則用「字體」來傳達。
東京都的街牌—「街區表示板」(GAIKUHYOJIBAN),通常掛在電線桿或建築物牆面,看起來每個地區樣式都很類似,實際上各自使用的字體、大小卻參差不齊。色部義昭認為,雖然智慧型手機時代,大家多是用 google map 來尋找地址,但街牌仍然扮演著重要的角色,一來是街牌的存在讓人覺得安心,而且在功能性之外,也潛移默化地向人們展現了所在地區的特色,更是城市風景構成的一部分。
新設計的街牌,維持原本的簡潔感,並改為橫式,以便於放入英文,灰底白字則可融入各式背景,構成和諧的城市風景。而在展現「東京」特色上,則藉由專屬字體來表現。
設計當時以新開發的字體基礎,多次重複檢查和試做,進行各種微調,包含字符面大小,筆劃粗細,字符寬度,垂直和水平筆劃厚度的比例,以及筆劃強度,才定出最終「Tokyo Project」的「街區表示板」。
門牌不是看圖說故事
好的門牌設計要有四個重點:
台灣街道就是過多的色彩,造成沒有重點或重點太多的視覺混亂。而一個「功能導向」的門牌,設計應該簡潔洗鍊,除了容易閱讀識別之外,也能融入每個不同的建築風格中,不會過度搶眼破壞建築風格。
不搞藍綠紅意識形態、要求功能兼具美感,新北市政府若不想再次搞砸120萬面新門牌設計,或許可以考慮一下「單色印刷、數字郵遞區號增大辨識、拿掉多餘沒必要的圖案和市徽、增加英文地址讓城市更國際化。」
一個個小巧的街牌,在經過適切的設計後,是有助於提高城市的長期價值。而結合了地方特色的字體開發也有其文化價值,可增強了城市的身份,門牌不只是指路,不只是增加便利,也在無形中形成遊客對這座城市的印象,一座城市裡的無數個門牌也可能成為城市景觀的「噪音」或和諧城市景觀的一部分。
筆編 / 小時不讀書,長大做創意的行銷企劃總監Mickey
提醒:
本文章內容參考Type Project文章以及圖片,對於撰寫內容有進行撰寫、刪除與重新編排,如果讀者有任何疑問,請參考原內容出處。